合同履行中的争议:依法解决详解

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
发布时间:2025-05-01 16:18:13更新时间:2025-05-05 05:13:34
合同履行中的争议:依法解决详解

法律定义与范围

合同履行中的争议是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,因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产生的纠纷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,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、法人、其他组织之间设立、变更、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。合同履行争议的法律范围涵盖了合同的订立、履行、变更、转让、终止等各个环节。

合同履行争议的构成要件

构成合同履行争议需满足以下要件:1. 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;2. 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;3. 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导致对方权益受损。例如,如果一方未按时交付货物,导致另一方无法按时完成生产,从而造成经济损失,则构成合同履行争议。

合同履行争议的法律后果

合同履行争议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:1. 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,如赔偿损失、支付违约金等;2. 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;3. 在严重情况下,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。例如,如果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交付货物,买方可以要求供应商赔偿损失,并有权解除合同。

实际影响

合同履行争议的实际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损失和商业信誉上。对于企业而言,合同履行争议可能导致生产中断、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,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。因此,及时依法解决合同履行争议,对于维护企业利益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。


合同履行中的争议是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,了解其法律定义、构成要件、法律后果及实际影响,有助于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合同争议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本文内容仅供教育参考,不构成法律建议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