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草枯中毒病例报告合集5篇

百草枯中毒病例报告一:急性肺损伤与标准治疗反应
本报告描述了一例典型的急性百草枯(Paraquat, PQ)口服中毒病例,患者迅速出现呼吸系统症状,并接受了包括血液灌流在内的标准治疗方案。旨在探讨PQ中毒的快速进展特性及当前标准疗法的效果与局限性。
病例介绍
患者,男性,35岁,因家庭纠纷口服约50ml 20%百草枯水剂后2小时被送至急诊。入院时意识清楚,诉恶心、呕吐、口腔烧灼感。查体:生命体征平稳,口咽部黏膜糜烂,肺部听诊呼吸音粗,未闻及明显啰音。
诊断与评估
尿液百草枯快速检测呈强阳性。胸部X光片早期显示双肺纹理增多。动脉血气分析提示轻度低氧血症。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轻度异常。诊断为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。
治疗过程
立即给予催吐、洗胃(加入活性炭和硅藻土),并进行导泻。随后启动连续性血液灌流(HP)联合血液透析(HD)。同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、维生素C、乙酰半胱氨酸等辅助治疗,并进行支持疗法。
结局与讨论
尽管积极采取了标准治疗措施,患者中毒第3天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,复查胸片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,符合“百草枯肺”表现。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,最终于中毒后第7天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和多器官功能衰竭(MOF)死亡。本例提示,即使早期进行标准治疗,重度PQ中毒预后仍极差,肺部损伤是主要死因。
此病例展示了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的典型临床过程和挑战。肺部纤维化进展迅速,现有标准治疗方案难以逆转其病程,强调了预防中毒和探索更有效治疗策略的重要性。
本报告仅为病例分享,不构成医疗建议。如有中毒情况,请立即就医。
百草枯中毒病例报告二:非典型皮肤接触吸收致全身中毒
百草枯主要经口服吸收中毒,但皮肤接触亦可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中毒,尤其在皮肤破损或长时间大面积接触时。本报告描述一例因皮肤广泛接触百草枯溶液导致的全身中毒病例,强调非消化道途径中毒的风险。
病例介绍
患者,男性,52岁,农民,在喷洒农药过程中,因防护不当,大量20%百草枯溶液泼洒于背部及双下肢皮肤,持续接触约3小时后感皮肤烧灼感、瘙痒。次日出现恶心、乏力、尿量减少。皮肤接触面积约占体表面积15%,部分区域有擦伤。
诊断与评估
入院检查发现皮肤接触区域红肿、部分表皮剥脱。尿液百草枯检测阳性。血生化示肌酐、尿素氮进行性升高,提示急性肾损伤。肺部CT早期未见明显异常。诊断为百草枯经皮吸收中毒,急性肾损伤。
治疗过程
立即彻底清洗污染皮肤。给予血液灌流清除体内毒物,辅以保肾、抗氧化、支持治疗。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呼吸功能。
结局与讨论
患者经多次血液灌流及支持治疗后,肾功能逐渐恢复。但中毒后第10天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,复查肺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,符合百草枯肺早期表现。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,呼吸困难缓慢改善。出院后长期随访,肺功能轻度受损。本例强调,皮肤接触百草枯同样危险,可导致全身中毒,尤其是肾脏和肺部损伤,早期彻底清除皮肤污染物和血液净化至关重要。
皮肤接触百草枯是易被忽视的中毒途径,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损害。本病例提示对农药操作人员加强防护教育的必要性,并强调对皮肤接触者同样需要进行系统评估和积极的毒物清除治疗。
本报告仅为病例分享,不构成医疗建议。如有中毒情况,请立即就医。
百草枯中毒病例报告三:早期强化血液净化与免疫抑制治疗的生存案例
百草枯中毒死亡率极高,但部分早期、足量、强化治疗的病例可能获得生存机会。本报告介绍一例口服中等剂量百草枯后,通过早期、长时间、高频次血液灌流联合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成功救治的案例,探讨积极干预策略的潜在价值。
病例介绍
患者,女性,28岁,因抑郁情绪口服约30ml 20%百草枯后1小时入院。患者意识清楚,主诉口腔疼痛、恶心。自述饮用量相对较少。
诊断与评估
尿液百草枯检测阳性。入院时肝肾功能、血气分析、胸部影像学基本正常。根据饮用量和早期症状,评估为中度中毒,但仍有极高风险进展为肺纤维化。
治疗过程
入院后立即洗胃、导泻。迅速启动“强化”治疗方案:入院前3天每日进行2次血液灌流(每次4小时),第4-7天每日1次血液灌流。同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,序贯口服强的松和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抑制,并联合应用抗氧化剂。
结局与讨论
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。肝肾功能一过性轻度升高后恢复正常。住院2周后复查肺部CT未见明显“百草枯肺”征象。后续逐渐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,随访1年,肺功能正常,生活质量良好。本例的成功救治可能与中毒剂量相对较小、就诊及时以及早期、强化、足疗程的血液净化和免疫抑制治疗有关。该方案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仍需更多研究证实。
对于部分百草枯中毒患者,早期积极采取强化的血液净化和免疫抑制联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。本案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积极干预思路,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。
本报告仅为病例分享,不构成医疗建议。如有中毒情况,请立即就医。
百草枯中毒病例报告四:并发急性肾衰竭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(CRRT)应用
急性肾损伤(AKI)是百草枯中毒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影响毒物排泄和内环境稳定。本报告聚焦一例并发严重AKI的百草枯中毒病例,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(CRRT)在维持肾功能和辅助清除毒物中的作用。
病例介绍
患者,男性,60岁,务农时误服被百草枯污染的水约100ml,6小时后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尿量明显减少而入院。
诊断与评估
尿液百草枯检测阳性。入院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显著升高,诊断为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伴急性肾衰竭(Oliguric AKI)。动脉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。肺部CT早期未见著变。
治疗过程
除常规洗胃、导泻、血液灌流(HP)外,因患者持续少尿/无尿且内环境紊乱严重,于入院第2天启动连续性静脉-静脉血液滤过(CVVH)治疗。CRRT持续运行,同时进行HP治疗。辅以免疫抑制和抗氧化治疗。
结局与讨论
CRRT有效纠正了患者的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,稳定了内环境,为其他治疗创造了条件。患者肾功能在CRRT支持下缓慢恢复,尿量逐渐增多,于中毒后第15天脱离CRRT。然而,患者在中毒后第18天仍出现呼吸困难,肺部CT提示肺纤维化进展。最终于中毒后第25天因呼吸衰竭死亡。本例表明,CRRT在处理百草枯中毒并发的AKI方面具有重要价值,能有效维持生命体征,但可能无法阻止“百草枯肺”的发生和进展。
百草枯中毒并发急性肾衰竭时,CRRT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,有助于稳定内环境和清除部分毒素。然而,肺损伤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,单纯依赖CRRT难以改变最终结局。
本报告仅为病例分享,不构成医疗建议。如有中毒情况,请立即就医。
百草枯中毒病例报告五:儿童误服中毒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挑战
儿童百草枯中毒病例相对少见,但因其生理特点,中毒后病情往往更重,治疗更具挑战性。本报告描述一例幼儿误服百草枯中毒的案例,重点分析其临床表现、治疗难点及预后特点。
病例介绍
患儿,女,3岁,在家中玩耍时误将装在饮料瓶中的百草枯溶液饮入(量不详),约1小时后出现哭闹、呕吐、口腔黏膜红肿被家长发现后送医。
诊断与评估
入院时患儿烦躁不安,口唇、舌面可见糜烂。尿液百草枯检测阳性。肝肾功能、电解质水平早期尚可。胸片未见异常。诊断为急性百草枯中毒。儿童中毒剂量评估困难,但任何剂量均视为高风险。
治疗过程
立即予以洗胃(使用儿童专用胃管)、活性炭吸附、导泻。因患儿体重小、血管条件限制,血液灌流操作难度大,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后行血液灌流。同时给予激素、维生素C等标准治疗,并加强补液、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。治疗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液体平衡。
结局与讨论
患儿中毒后第4天出现气促、发绀,血氧饱和度下降,胸片示双肺广泛实变。虽经积极抢救,包括气管插管、机械通气等,病情仍持续恶化,于中毒后第6天因呼吸衰竭、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。儿童百草枯中毒进展迅速,器官储备功能差,对治疗耐受性较低,血液净化等操作困难。本例提示儿童百草枯中毒预后极差,预防儿童接触农药是关键。
儿童百草枯中毒具有起病急、进展快、治疗难度大、死亡率高的特点。本病例凸显了儿童中毒救治的特殊挑战,并再次强调了加强农药管理、防止儿童接触的重要性。
本报告仅为病例分享,不构成医疗建议。如有中毒情况,请立即就医。